成功很難複製,但習慣可以,我的四個重要習慣。
我想跟公司的夥伴們、和即將進入公司的你,分享一些自身的經驗談
在念書的時候,我通常都只愛看自己想讀的書,這樣的習慣延伸到出社會之後,我發現其實我讀自己喜歡的東西,我可以一直付出、一直付出,但如果我沒有興趣、或是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的時候,我會打從心裡覺得在浪費自己的時間。
這樣的習慣其實一半好、一半壞,壞在這讓我在看世界的時候,缺少了一個角度。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於世界的認知、社會的運行、財富的流向,都侷限於自己的知識。如果出生沒有那樣的環境,其實會花上很多時間,才搞懂自資本社會運作的方式,進而錯過很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。
所以我現在在經營公司會希望透過分享、或是教育訓練的方式,來分享我這幾年學到的、看到的,希望進一步地,讓較為年輕的夥伴一起進步。
我很常說,一間有機會永續經營的企業,一定要打造一個共贏的機制。
公司賺錢,夥伴也跟著賺錢;公司進步,夥伴也跟著進步。公司進步的速度,一定要快過於夥伴進步的速度;夥伴進步的速度,要想辦法跟上公司的腳步。因為當公司擴張時,一定會有關鍵職務的需求。這時候公司有兩種方式解決問題:
(一)向外招聘
(二)內部提拔
內部提拔的好處就是新任幹部對於企業文化不需要重新適應,也懂得經營者或是公司的方向,但要達成這樣的條件需要三個很重要的關鍵行為:
(一)夥伴的自發性學習及優化
(二)明確的公司方針
(三)有計畫性的教育訓練
教育訓練其實隨著環境的變化會有所不同,但針對邏輯及習慣這兩個面向,通常都是大同小異。
為什麼?因為改變自己的觀念及行為,是每一個人只要活著的一天就會面臨的功課,我們只有不斷地閱讀、溫習、思考,讓自己進化。這也讓我想決定透過文字分享我的習慣及經驗,也希望現任的夥伴,或是未來即將進入的夥伴,更有機會跟公司打造雙贏。
但我還是老話一句,這都是我的經驗,不見得在未來的每一個階段都適用,我只能保證我的內容都是我自身最真實的經驗及邏輯,在這邊與大家分享。
分享我的在人生中,養成的四大習慣:
一、想三步
我記得我小時候很喜歡下象棋,但我發現我不是這麼的聰明,所以其實都是輸多贏少。
有一天我跑去問一個下棋很厲害的同學,我記得他姓鄭,通常都是班上的前三名,我跟他請教要怎麼做,才能跟他一樣象棋下得這麼好。「要盡量推算對手會怎麼下」,我記得當初他是這樣回覆我。
我開始學習,推算對手會怎麼下棋。但這其實對我來說,沒有太大的幫助,因為我腦袋沒辦法運作這麼多的可能,我發現,我下得更慢了,勝率也沒有提升多少。這時候我認知到一件事情,就是我其實沒有這麼聰明。
但我還是想贏!所以我就在思考,如果我沒辦法完整推算對手的下一步,那我至少思考自己的下一步、下下一步及下下下一步!無法掌握對手,那至少掌握自己吧!
就從這個時候開始,我養成一個很重要的習慣。
— — 讓自己想三步、想三個解決辦法、找三種可能。
想辦法專注在自己身上就好!
二、想像總是美好,現實都是骨感,專注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事
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談生活與工作平衡,這個其實也是從 20 幾歲開始我一直都在思考的事情。
早期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,我有時候會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人。我記得我小時候的腦袋總是充滿很多故事,所以那時候我特別愛看故事,有時候實在太愛這個故事了,我還會幫這個故事寫續集,我希望這個故事不要結束,我希望它可以永遠繼續下去。
念完大學出社會之後,我還是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。這個階段我想大家都正在,或過去也有經歷,這個時期其實是人生的摸索期。我們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,很多事情都想嘗試看看,用自己的時間來體驗這個世界。
我記得我當踏入業務生活的時候,在公司有一個同校的學長送了我一本書,我記得那本書叫『趁著年輕去流浪』。拿到這本書的時候,我很高興地打開並翻閱它。那時的我剛踏入出版業,是一個對工作充滿熱情,業績都在前三的精神小伙。我記得我看了那本書的時候,腦袋一直思考要不要就把工作辭掉,試試看其他工作,或者到國外生活看看?感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這樣的生活應該很棒!那陣子我的業績直線下掉,一個禮拜做不到我過往一天的業績,但是我渾然不知,腦袋仍充斥書裡的內容
直到有一天,應該是那個月的 20 號。我以前有一個習慣,每個月 20 號就會試算一下我這個月的薪水(之前業務工作是沒有底薪的工作,每個月的薪水是浮動的)。我發現如果我再這樣想像下去,我的薪水會跟過往有非常巨大的落差。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想像上,我要馬就立刻離職,不然就該回去繼續做業績。因為就算未來我想離職去流浪,我還是得吃飯,我的家人還是需要我拿錢回家。
我不是不能放下一切去體驗,而是我根本還沒想好,也還沒準備好。流浪的美好基本上是發生在我的想像中。若我真的想流浪,也應該是一場有計畫性的流浪。相對應的存款、明確的目標,如果我不是馬上要去流浪,那我應該去做我擅長且現在可以馬上執行的事情。
有時候美好的畫面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,因為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。如果沒有認清這件事,那麼我們很常會被腦海裡美麗的畫面欺騙,而忘記現在在做的重要事情。現在若我腦袋裡面有一些我想做且感興趣的事,我會習慣地思考可能性有多高、我要準備什麼並且我要付出什麼、可能的困難有哪些,真的會比現在更好嗎?
而且重點是,我會在我非工作的時間來思考這些,儘量不影響我當下的工作,因為工作通常都是可以累積的,而這些累積是自己從一開始到現在的重要資產,如果沒有認清這件事情,我們很容易做出衝動且讓人生突然歸零的決定。
— —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應該是用我們的一生來推算。
如果家裡沒有礦,每天都只想做八個小時,剩下的時間跟朋友走走,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那在三、四十歲的時候,我所累積的經驗及資歷可以面對那時候的開銷嗎?如果不行,那現在的自由造就未來的侷限,未來就很有可能因為錢,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,為了錢必須長時間的加班或兼職,才有機會面對生活所需。所以我認為,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應該看遠一點,就像之前提到的『想三步』,想想未來,才有機會在現在做出對的選擇。
三、持續做好一件事
認識我很久的人都知道,我從 20 幾歲開始身材就忽胖忽瘦。我是一個很愛吃的人,最糟糕的是,我很容易透過吃來紓解壓力。
我印象中我最胖的時期,胖到快到 90 公斤,也因為不高的原因,那時候的身材非常驚人,這邊我就不再過多敘述。但我同時也是一個愛漂亮、重視外表的人,所以每次胖到無法無天的時候,我就會開始執行減肥計劃,所以印象中減肥跟我戒菸一樣,來來回回有 4 次,胖了又瘦,抽了又戒。
最近體態是我從 20 幾歲以來最好的時間段,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再過 9 天我就實歲滿 40 了。目前我體重65 公斤,體脂應該落在 15~16 這邊。我最近有一個很深的體悟,如果我又讓自己飲食不控制、運動不持續,那我豈不是抹殺掉那段努力瘦身的自己?因為我的放縱,讓那段時間的努力白費,所以為了不讓過去的努力白費,我期望現在的自己可以維持並持續訓練。
這樣的想法延伸到我的工作、我的學習,2024 年從中興的 EMBA 畢業,剛從痛苦的論文解脫,我讓自己報名清大與哈佛合辦的個案課程,讓自己持續有新的學習及刺激,避免自己又忙於工作及運動忘記學習。
持續工作已經融入於我的生活習慣中。我常說生活不等於工作,但工作一定等於生活。工作是成就美好生活及自己的必要修煉過程。如果你不愛你的工作、不投入你的工作,那麼等於你每天殺死自己 8 個小時,因為是你決定讓這一天的 8 個小時不幸福。不管現在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期待的,讓自己下個月有飯可以吃、有錢可以花、有經驗可以跳戰新的工作、新的人生,正是因為這 8 個小時。
— — 所以不管是工作、運動、學習,我認爲都是我們要持之以恆,想辦法做好的三件事。
這三件事會讓明天的自己更幸福,更有能力照顧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。
四、感恩,凡事發生必有助於我
人生總是會有挫折,我覺得我們要習慣感恩這一切。
所有的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,有些人出生就背負好幾千萬的債務;有些人出生四肢就不健全,而這些人都很認真地活著,認真的面對人生的課題。那現在讓你痛苦的事情,跟著些人比起來,我們會發現是不是其實也沒有這麼嚴重?
除了面對挫折,我們也要感謝身邊所有的人。因為不管正面還是負面,從這些人、這些事情來說都是很棒的學習。
最近在社交平台看到一間知名的企業進行裁員,很多聲音在社交平台上交流,其實我可以想像到那種突然生活進入非常不確定、極為不穩定的狀態,因為當初創業的時候,真的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,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效果,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。
我想進行裁員的高階經理人也一樣痛苦吧?裁掉這些優秀的夥伴,公司降低支出真的就可以發展得更順利嗎?市場的困難真的是降低人力成本就可以解決的嗎?少掉這些菁英,公司真的可以面對接下來的市場變化嗎?這些菁英如果進入對手的企業,是不是喪失公司長久的佈局優勢,進而讓對手搶先一步呢?
我也看過很多文章,在離職後、分手後,生活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,發表了一些情緒的字眼。我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,感覺自己懷才不遇,沒有被公司重視。但其實從現在的角度回頭看,在那間公司工作的點滴都是滿滿的養分啊!
其實只要當初那間公司有按照說好的遊戲規則走,薪水沒有少發,主管有認真教導,那麼我們應該要好好感謝他們才是啊!勞資雙方都有選擇權,公司可以解雇員工,員工也可以離開公司,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或是進入其他產業,都是雙方最初可以高度選擇的基本機能。不管是公司還是個體,我們應該要看到擁有並說出感謝。雖然有時候很難做到,但讓自己習慣看見感謝,這個世界應該會更美好吧?畢竟都是雙方當初的選擇,並沒有誰逼迫誰的情境。
— — 讓我們用感謝來看待這些事,才有機會產生善的循環。
讓社會更好,讓自己更正面。感覺很難,我有時候也做不到。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!凡事發生必有助於我。
Smark 2024.07.15
嗨,我是Smark,也可以叫我馬克。
我一直相信,學習是保持內心滿足感的一種方式。
它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旅程,從一開始瞭解自己的需求,思考學習方向,再到尋找資源、吸收知識、咀嚼優化,最後運用所學,並再次執行一次流程,這樣的循環不僅讓我們成長,也讓我們離那個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。
透過寫文章,我希望能把我的思考和經驗分享給你。雖然這些觀點可能無法適用於每個人的生活,但對我來說,寫作本身就是吸收和思考的延伸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所觸動,引發更多的想法。
推薦文章
樂學舍&tal.C擴大徵才中!
1)台中、台北業務團隊擴大徵才,新人薪資52K起
2)台中行銷性質夥伴
在念書的時候,我通常都只愛看自己想讀的書,這樣的習慣延伸到出社會之後,我發現其實我讀自己喜歡的東西,我可以一直付出、一直付出,但如果我沒有興趣、或是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的時候,我會打從心裡覺得在浪費自己的時間。
這樣的習慣其實一半好、一半壞,壞在這讓我在看世界的時候,缺少了一個角度。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於世界的認知、社會的運行、財富的流向,都侷限於自己的知識。如果出生沒有那樣的環境,其實會花上很多時間,才搞懂自資本社會運作的方式,進而錯過很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。
所以我現在在經營公司會希望透過分享、或是教育訓練的方式,來分享我這幾年學到的、看到的,希望進一步地,讓較為年輕的夥伴一起進步。
我很常說,一間有機會永續經營的企業,一定要打造一個共贏的機制。
公司賺錢,夥伴也跟著賺錢;公司進步,夥伴也跟著進步。公司進步的速度,一定要快過於夥伴進步的速度;夥伴進步的速度,要想辦法跟上公司的腳步。因為當公司擴張時,一定會有關鍵職務的需求。這時候公司有兩種方式解決問題:
(一)向外招聘
(二)內部提拔
內部提拔的好處就是新任幹部對於企業文化不需要重新適應,也懂得經營者或是公司的方向,但要達成這樣的條件需要三個很重要的關鍵行為:
(一)夥伴的自發性學習及優化
(二)明確的公司方針
(三)有計畫性的教育訓練
教育訓練其實隨著環境的變化會有所不同,但針對邏輯及習慣這兩個面向,通常都是大同小異。
為什麼?因為改變自己的觀念及行為,是每一個人只要活著的一天就會面臨的功課,我們只有不斷地閱讀、溫習、思考,讓自己進化。這也讓我想決定透過文字分享我的習慣及經驗,也希望現任的夥伴,或是未來即將進入的夥伴,更有機會跟公司打造雙贏。
但我還是老話一句,這都是我的經驗,不見得在未來的每一個階段都適用,我只能保證我的內容都是我自身最真實的經驗及邏輯,在這邊與大家分享。
分享我的在人生中,養成的四大習慣:
一、想三步
我記得我小時候很喜歡下象棋,但我發現我不是這麼的聰明,所以其實都是輸多贏少。
有一天我跑去問一個下棋很厲害的同學,我記得他姓鄭,通常都是班上的前三名,我跟他請教要怎麼做,才能跟他一樣象棋下得這麼好。「要盡量推算對手會怎麼下」,我記得當初他是這樣回覆我。
我開始學習,推算對手會怎麼下棋。但這其實對我來說,沒有太大的幫助,因為我腦袋沒辦法運作這麼多的可能,我發現,我下得更慢了,勝率也沒有提升多少。這時候我認知到一件事情,就是我其實沒有這麼聰明。
但我還是想贏!所以我就在思考,如果我沒辦法完整推算對手的下一步,那我至少思考自己的下一步、下下一步及下下下一步!無法掌握對手,那至少掌握自己吧!
就從這個時候開始,我養成一個很重要的習慣。
— — 讓自己想三步、想三個解決辦法、找三種可能。
想辦法專注在自己身上就好!
二、想像總是美好,現實都是骨感,專注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事
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談生活與工作平衡,這個其實也是從 20 幾歲開始我一直都在思考的事情。
早期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,我有時候會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人。我記得我小時候的腦袋總是充滿很多故事,所以那時候我特別愛看故事,有時候實在太愛這個故事了,我還會幫這個故事寫續集,我希望這個故事不要結束,我希望它可以永遠繼續下去。
念完大學出社會之後,我還是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。這個階段我想大家都正在,或過去也有經歷,這個時期其實是人生的摸索期。我們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,很多事情都想嘗試看看,用自己的時間來體驗這個世界。
我記得我當踏入業務生活的時候,在公司有一個同校的學長送了我一本書,我記得那本書叫『趁著年輕去流浪』。拿到這本書的時候,我很高興地打開並翻閱它。那時的我剛踏入出版業,是一個對工作充滿熱情,業績都在前三的精神小伙。我記得我看了那本書的時候,腦袋一直思考要不要就把工作辭掉,試試看其他工作,或者到國外生活看看?感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這樣的生活應該很棒!那陣子我的業績直線下掉,一個禮拜做不到我過往一天的業績,但是我渾然不知,腦袋仍充斥書裡的內容
直到有一天,應該是那個月的 20 號。我以前有一個習慣,每個月 20 號就會試算一下我這個月的薪水(之前業務工作是沒有底薪的工作,每個月的薪水是浮動的)。我發現如果我再這樣想像下去,我的薪水會跟過往有非常巨大的落差。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想像上,我要馬就立刻離職,不然就該回去繼續做業績。因為就算未來我想離職去流浪,我還是得吃飯,我的家人還是需要我拿錢回家。
我不是不能放下一切去體驗,而是我根本還沒想好,也還沒準備好。流浪的美好基本上是發生在我的想像中。若我真的想流浪,也應該是一場有計畫性的流浪。相對應的存款、明確的目標,如果我不是馬上要去流浪,那我應該去做我擅長且現在可以馬上執行的事情。
有時候美好的畫面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,因為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。如果沒有認清這件事,那麼我們很常會被腦海裡美麗的畫面欺騙,而忘記現在在做的重要事情。現在若我腦袋裡面有一些我想做且感興趣的事,我會習慣地思考可能性有多高、我要準備什麼並且我要付出什麼、可能的困難有哪些,真的會比現在更好嗎?
而且重點是,我會在我非工作的時間來思考這些,儘量不影響我當下的工作,因為工作通常都是可以累積的,而這些累積是自己從一開始到現在的重要資產,如果沒有認清這件事情,我們很容易做出衝動且讓人生突然歸零的決定。
— —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應該是用我們的一生來推算。
如果家裡沒有礦,每天都只想做八個小時,剩下的時間跟朋友走走,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那在三、四十歲的時候,我所累積的經驗及資歷可以面對那時候的開銷嗎?如果不行,那現在的自由造就未來的侷限,未來就很有可能因為錢,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,為了錢必須長時間的加班或兼職,才有機會面對生活所需。所以我認為,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應該看遠一點,就像之前提到的『想三步』,想想未來,才有機會在現在做出對的選擇。
三、持續做好一件事
認識我很久的人都知道,我從 20 幾歲開始身材就忽胖忽瘦。我是一個很愛吃的人,最糟糕的是,我很容易透過吃來紓解壓力。
我印象中我最胖的時期,胖到快到 90 公斤,也因為不高的原因,那時候的身材非常驚人,這邊我就不再過多敘述。但我同時也是一個愛漂亮、重視外表的人,所以每次胖到無法無天的時候,我就會開始執行減肥計劃,所以印象中減肥跟我戒菸一樣,來來回回有 4 次,胖了又瘦,抽了又戒。
最近體態是我從 20 幾歲以來最好的時間段,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再過 9 天我就實歲滿 40 了。目前我體重65 公斤,體脂應該落在 15~16 這邊。我最近有一個很深的體悟,如果我又讓自己飲食不控制、運動不持續,那我豈不是抹殺掉那段努力瘦身的自己?因為我的放縱,讓那段時間的努力白費,所以為了不讓過去的努力白費,我期望現在的自己可以維持並持續訓練。
這樣的想法延伸到我的工作、我的學習,2024 年從中興的 EMBA 畢業,剛從痛苦的論文解脫,我讓自己報名清大與哈佛合辦的個案課程,讓自己持續有新的學習及刺激,避免自己又忙於工作及運動忘記學習。
持續工作已經融入於我的生活習慣中。我常說生活不等於工作,但工作一定等於生活。工作是成就美好生活及自己的必要修煉過程。如果你不愛你的工作、不投入你的工作,那麼等於你每天殺死自己 8 個小時,因為是你決定讓這一天的 8 個小時不幸福。不管現在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期待的,讓自己下個月有飯可以吃、有錢可以花、有經驗可以跳戰新的工作、新的人生,正是因為這 8 個小時。
— — 所以不管是工作、運動、學習,我認爲都是我們要持之以恆,想辦法做好的三件事。
這三件事會讓明天的自己更幸福,更有能力照顧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。
四、感恩,凡事發生必有助於我
人生總是會有挫折,我覺得我們要習慣感恩這一切。
所有的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,有些人出生就背負好幾千萬的債務;有些人出生四肢就不健全,而這些人都很認真地活著,認真的面對人生的課題。那現在讓你痛苦的事情,跟著些人比起來,我們會發現是不是其實也沒有這麼嚴重?
除了面對挫折,我們也要感謝身邊所有的人。因為不管正面還是負面,從這些人、這些事情來說都是很棒的學習。
最近在社交平台看到一間知名的企業進行裁員,很多聲音在社交平台上交流,其實我可以想像到那種突然生活進入非常不確定、極為不穩定的狀態,因為當初創業的時候,真的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,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效果,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。
我想進行裁員的高階經理人也一樣痛苦吧?裁掉這些優秀的夥伴,公司降低支出真的就可以發展得更順利嗎?市場的困難真的是降低人力成本就可以解決的嗎?少掉這些菁英,公司真的可以面對接下來的市場變化嗎?這些菁英如果進入對手的企業,是不是喪失公司長久的佈局優勢,進而讓對手搶先一步呢?
我也看過很多文章,在離職後、分手後,生活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,發表了一些情緒的字眼。我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,感覺自己懷才不遇,沒有被公司重視。但其實從現在的角度回頭看,在那間公司工作的點滴都是滿滿的養分啊!
其實只要當初那間公司有按照說好的遊戲規則走,薪水沒有少發,主管有認真教導,那麼我們應該要好好感謝他們才是啊!勞資雙方都有選擇權,公司可以解雇員工,員工也可以離開公司,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或是進入其他產業,都是雙方最初可以高度選擇的基本機能。不管是公司還是個體,我們應該要看到擁有並說出感謝。雖然有時候很難做到,但讓自己習慣看見感謝,這個世界應該會更美好吧?畢竟都是雙方當初的選擇,並沒有誰逼迫誰的情境。
— — 讓我們用感謝來看待這些事,才有機會產生善的循環。
讓社會更好,讓自己更正面。感覺很難,我有時候也做不到。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!凡事發生必有助於我。
Smark 2024.07.15
嗨,我是Smark,也可以叫我馬克。
我一直相信,學習是保持內心滿足感的一種方式。
它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旅程,從一開始瞭解自己的需求,思考學習方向,再到尋找資源、吸收知識、咀嚼優化,最後運用所學,並再次執行一次流程,這樣的循環不僅讓我們成長,也讓我們離那個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。
透過寫文章,我希望能把我的思考和經驗分享給你。雖然這些觀點可能無法適用於每個人的生活,但對我來說,寫作本身就是吸收和思考的延伸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所觸動,引發更多的想法。
推薦文章
樂學舍&tal.C擴大徵才中!
1)台中、台北業務團隊擴大徵才,新人薪資52K起
2)台中行銷性質夥伴